浮空器是一种古老的航空器,是人类想要翱翔天空、征服蓝天最早使用的航空器。
本研究成果的月面就位探测光谱数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研制的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获取,科学探测载荷运行管理、数据接收和处理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完成。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研究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探月工程三期和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综合性研究等项目资助。因此嫦娥五号月壤样品中肯定存在来源于月球内部的原生水。在嫦娥五号任务立项论证之初,研究团队提出将着陆器上的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光谱范围拓展到了3.2m,并实现了国际上首次月表水光谱吸收特征的就位探测。探测时间选择在月面温度最高(约62~87摄氏度)的(接近)正午,最大限度地挥发了月表的动态水。作者:郑玮玮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2/6/16 11:05:05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嫦娥五号新成果 揭示着陆区月表水的分布特征 北京时间2022年6月15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布我国嫦娥五号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二是撞击月球的彗星或陨石带来的水和含羟基物质。月球有没有水、有多少水、是什么形式的水、水来自哪里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一直是月球科学的研究热点。随着三峡工程的正式立项,曹文宣提出的在长江上游选择河流建立保护区的建议也被采纳。
此后,水生所在赤水河开展了全面连续的调查和监测。在游击了15年后,水生所在赤水河的野外站点在2021年投入使用,并纳入中科院的生物多样性野外台站体系。在研究人员以及相关部门的共同推动下,2017年赤水河的生态环境保护再次升级。保护赤水河,推动科研再出发 2005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把赤水河从源头到河口都纳入到自然保护区,其汇入长江干流后的300多公里江段也纳入其中。
赤水河第一次进入到决策视野,是在1991年三峡工程的环境影响论证报告中。自2006年开始,研究人员对赤水河的干流、支流进行了全面普查,并设置代表性的采样点进行长期监测,且一直持续至今。

在青藏高原,曹文宣和同事们爬雪山、下深涧,长途跋涉于荒无人烟的冰原,采集了近百种、上万条鱼类标本,发现了22个鱼类新种,也逐渐摸清了青藏高原的鱼类情况。科研人员在赤水河进行调查(水生所供图) 让赤水河模式流入更多河中 在赤水河实施禁渔后,生态资源的恢复效果显著。当地环保部门表示,目前赤水河断面水质无异常。相关部门依据监测的数据,对禁渔的效果进行了评估。
1989年开始写《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时,他的左眼已经看不到,右眼视力仅为0.23。近日,一则茅台镇酒厂起火,上百吨酱酒入河话题冲上热搜除了赤水沿岸的茅台、郎酒、习酒,方圆五百公里内,还遍布着五粮液、泸州老窖,沱牌曲酒、剑南春,以及水井坊等酒厂。最终,当地政府经过反复讨论,放弃了在赤水河进行水电开发,使之成为长江上游没有在干流建设大坝的唯一大型支流。
过去总是租住在农民家里,做鱼卵鱼苗调查时比较麻烦。在这种状况下,进行河流的生态学研究,能揭示自然河流的结构、功能、过程。

这些研究成果,充分支持了赤水河的保护措施。调查的鱼拿回来有地方养了,获取的数据资料也比以前丰富很多。
而这一选择,不仅让赤水河成为长江上游珍稀鱼类的方舟,也为多年后的长江大保护埋下了伏笔。赤水河流经云贵川地区,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其流经地域出产了大小数十种名酒。当地环保部门表示,目前赤水河断面水质无异常。但在赤水河建的水坝属于高坝,将对水生态环境,特别是对上游特色鱼类繁衍乃至各类水生生物种群结构产生的很大影响,甚至影响气候环境。相关部门依据监测的数据,对禁渔的效果进行了评估。30多年研究作背书,给长江鱼类留下庇护所 为什么从赤水河开始实施全面禁渔?因为这里可能是长江大大小小的支流中,仅存的、保持自然流态的河流。
此后,水生所在赤水河开展了全面连续的调查和监测。并进一步对群落的空间格局、构成机制,以及一些物种的分化、生态适应和多样性维持机制等基本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在研究人员以及相关部门的共同推动下,2017年赤水河的生态环境保护再次升级。说明水生生物种群的结构进一步得到改善和优化。
在长江里,几乎所有干流甚至一些支流都建有大坝。即使放在今天,这些建议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有关各方希望,能从赤水河开始积累经验,为后续整个长江流域的大范围禁渔积累经验。最开始提出赤水河保护,主要是希望减缓上游梯级开发对鱼类的影响。其中,单船的捕捞量由过去的4公斤,翻了一倍。那是一个科研人员仅凭木船和马匹,就敢跋山涉水从事野外科考的年代。
这样的生态格局,对于研究长江的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的机制,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样本。通过长期的研究积累,研究人员发现,环境污染、过度捕捞、旅游开发、航道整治等,都对赤水河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建议加强赤水河的生态保护。
在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前,率先进行了全面禁渔。开展连续监测后,我们每年差不多有4个月的时间,要在赤水河调查。
当时,曹文宣提出,应建立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赤水河野外站点全景(水生所供图) 中科院水生所所长殷战表示,过去数十年,经几代科学家的持续努力和呼吁,在地方政府、行业部门和周边企业的共同关心支持下,赤水河流域已成为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一个典型样方。
科研人员在赤水河进行调查(水生所供图) 让赤水河模式流入更多河中 在赤水河实施禁渔后,生态资源的恢复效果显著。在游击了15年后,水生所在赤水河的野外站点在2021年投入使用,并纳入中科院的生物多样性野外台站体系。对于水生所来说,几十年不间断对赤水河的研究,也培养了一批从事生物多样性基础研究的人才队伍。过去很多年没有调查到的水生物种,也重新现身。
而能在30多年前就看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离不开以曹文宣为代表的科研人员,几十年如一日的关注和研究: 从1956年到1983年的27年时间,曹文宣先后在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等13个省份进行野外调查。刘焕章表示,从科学角度,赤水河的研究能反映出全球气候变化的生物响应等。
当时,在赤水河上建设梯级电站的规划即将实施。通过这一系列监测,研究人员在水生生物物种多样性等方面获得了丰富的数据。
而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化发展,赤水河流域的保护历程,更将为世界大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难得的参考案例。通过这些年的观测和调查,我们也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证据,了解到底有哪些鱼受到了影响,以及影响程度有多少。 |